朋友圈搞活动千万别踩这些坑
上个月帮朋友策划转发抽奖活动,差点因为奖品说明不清晰被举报。现在做线上活动就像走钢丝,既要吸引眼球又得守住法律底线。今天就聊聊怎么在朋友圈搞活动不翻车,这些经验可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一、摸清法律红线再动手
去年某奶茶品牌的集赞活动被罚20万,就因为没写清楚"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现在市场监管总局盯着呢,这些细节千万要注意:
1.1 广告法里的生死线
- 禁用词黑名单:绝对/全网最低/包治百病这些词碰都别碰
- 案例警示:某微商因"最有效减肥产品"被罚5万元
- 奖品价值超过5万要申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
1.2 个人信息保护要较真
收集用户手机号得弹窗授权,保存时间别超过活动结束后30天。某教育机构就因违规保存用户信息被网信办约谈过。
合规要素 | 正确做法 | 常见错误 | 法律依据 |
用户授权 | 弹窗告知收集目的 | 默认勾选同意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 |
数据存储 | 活动结束30天删除 | 长期留存备用 | 《网络安全法》第41条 |
信息使用 | 仅限本次活动 | 转卖第三方 | 《民法典》第1038条 |
二、吃透微信的潜规则
上次帮客户做的裂变活动,刚发出去就被微信屏蔽。后来才知道现在对诱导分享的判定严到什么程度:
- 转发集赞不能设置最低人数门槛
- 抽奖活动必须公示中奖名单
- 禁止用模棱两可的"有机会获得"
2.1 文案审核三准则
把活动说明给家里老人看,要是他们理解有歧义就得改。重点检查这些地方:
- 时间节点精确到分钟(比如7月15日18:00截止)
- 参与条件用123分条写清楚
- 奖品配实物照片+市场价说明
三、奖品设置里的门道
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商家承诺送汽车,结果中奖者发现要自缴10万税费。现在设置奖品要注意:
奖品类型 | 合规要点 | 风险案例 |
虚拟物品 | 说明兑换渠道有效期 | 某游戏礼包过期无法兑换被投诉 |
代金券 | 注明使用限制条件 | 满1000减50写成无门槛使用 |
实物奖品 | 标明品牌型号 | 送手机不说明是二手机 |
四、应急预案不能少
建议提前准备好三套说辞:正常中奖通知模板、未中奖安慰话术、突发状况公告模板。上次遇到服务器宕机,就是靠提前准备的应急文案稳住用户情绪。
4.1 投诉处理黄金24小时
- 准备5个标准回复话术
- 设置专门客服号处理纠纷
- 重大争议48小时内出解决方案
最近帮餐饮店做的周年庆活动,就因为提前在文案里写明"中奖概率0.3%",反而获得更多好评。现在用户更相信透明规范的运营,把这些细节做到位,活动效果反而更持久。下回试试在活动预热时就把规则说明做成交互问答,既有趣又降低理解成本。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