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益成为品牌基因:海尔如何用行动重塑“国民好感度”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清晨七点半的社区广场,李阿姨边用海尔智能洗衣机帮孤寡老人洗被褥边念叨:“这机器节水模式真管用,上个月街道发的环保家庭奖状,可多亏了它。”这样的生活片段,正在全国238个“海尔爱心服务站”真实上演。作为陪伴中国家庭36年的老品牌,海尔把公益活动做成了流淌在品牌血液里的习惯。

一、冰箱贴背后的温暖经济学

去年冬天,青岛某商场的海尔专柜出现神奇景象——家长们带着孩子排长队,只为在冰箱上贴手绘卡片。这是海尔“爱心餐计划”的线下活动,每张贴纸都代表企业向山区学校捐赠1份营养午餐。市场部王经理发现,活动期间展厅人流量同比激增40%,连带中高端冰箱销量提升27%。

1. 从单向捐赠到情感共创

海尔公益的聪明之处在于打破传统模式:

  • 在贵州雷山,他们用“每卖1台空调种2棵树”的承诺,让消费者变成生态合伙人
  • 郑州暴雨期间,“家电医院”服务队带着零件箱蹚水上门,修好电器后悄悄留下应急药箱
  • 适老化家电展区常年备着老花镜和放大镜,导购员会多问句“您家楼梯有扶手吗?”
项目类型参与人数社交媒体声量数据来源
环保类92万+海尔地球日阅读量3.2亿《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
教育类47万+“海尔少年科学家”话题讨论量890万益普索公益影响力报告
应急救灾覆盖31省郑州暴雨服务视频点赞破百万海尔社会责任白皮书

二、维修师傅的公益密码本

张师傅的海尔工具包里,除了扳手螺丝刀,还有本磨破边的《特殊需求服务指南》。第17页用红笔标注着:“遇到独居老人,务必检查煤气阀,教使用紧急呼叫按钮。”这个细节来自2022年启动的“银色守护者计划”,要求所有上门服务人员完成助老培训。

2. 把公益做成日常动作

比起砸钱做大型活动,海尔更擅长润物细无声:

  • 空调安装员会顺手清理外机位的马蜂窝
  • 社区店长定期组织“家电养生课堂”
  • 用户APP积分能兑换偏远小学美术课教具

这种植入式公益带来的口碑效应肉眼可见。青岛李村大集的家电卖场里,经常能听见顾客说:“选海尔踏实,上次洪水他们第一个来修电路。”据第三方调研显示,海尔品牌的公益感知度达到68%,比行业均值高出22个百分点。

三、公益流量如何变成品牌增量

在北京望京的海尔智家体验馆,儿童互动区的墙面上贴满山区孩子的画作,每幅画右下角都有个二维码。扫码进入H5页面,能看到海尔建造的23所智慧教室实时画面。这种沉浸式体验带来的转化率,比普通展厅高出3倍不止。

海尔公益活动对品牌形象有何提升

3. 年轻化传播的破圈法则

  • 与B站UP主合作“家电改造挑战赛”,获奖作品变成特殊人群定制家电
  • 在抖音发起老家电故事征集,老用户凭20年前发票可换购节能补贴
  • 大学生团队用海尔开源平台开发助盲智能家居,获得企业孵化支持

这些鲜活的案例正在改写品牌形象。95后消费者小杨在知乎写道:“没想到爸妈钟爱的老牌子,玩起公益创新这么酷。”这种代际认知的突破,或许正是海尔在《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排名上升7位的关键推力。

晚霞染红天际时,海尔售后车还在乡间小道颠簸。张师傅检查完最后一家用户的太阳能热水器,又从工具箱掏出两个LED灯泡:“看您家走廊灯暗,这个待会帮您换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就像海尔官网那句不起眼的标语——“好产品会说话,好服务有温度”

关键词好感度重塑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