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堂活动教案中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
幼儿课堂活动教案:用科学实验点燃孩子的探究精神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五岁的朵朵正踮着脚尖往量杯里倒彩虹糖,突然惊喜地喊起来:"老师快看!糖在游泳!"这声稚嫩的发现,正是科学实验在幼儿课堂最动人的回响。作为深耕幼教七年的老师,我发现把科学实验融入日常教学,就像在孩子心里种下会发光的种子。
一、设计科学实验的三把金钥匙
柜子里装着去年用剩的苏打粉,墙角堆着家长捐赠的矿泉水瓶,其实很多日常材料都能变身教具。上周带着孩子们用吸管观察水的表面张力时,四岁半的阳阳突然说:"水在抱抱!"这种童趣的发现,正是我们要守护的探究火苗。
1. 感官优先原则
记得准备火山喷发实验时,有个小姑娘全程捏着鼻子说"醋好臭"。第二天我换成橘子味白醋,孩子们立刻围过来用小勺争着倒。适合幼儿的实验应该:
- 用食用色素代替化学染料
- 选果香味的常见材料
- 准备不同材质的容器(塑料杯、玻璃瓶、纸碗)
2. 失败预埋设计
上周的磁铁寻宝游戏,我故意在沙池里混入铝片。当孩子们举着"假宝藏"跑来时,我没有直接纠正,而是拿出磁铁说:"咱们的磁铁先生有点挑食哦"。这种设计让孩子自己发现规律,比直接讲解有效十倍。
实验类型 | 材料成本 | 准备时长 | 探究点 |
---|---|---|---|
颜色混合 | ¥8/班 | 5分钟 | 三原色原理 |
植物吸水 | ¥15/班 | 2天 | 毛细现象 |
磁铁游戏 | ¥20/班 | 10分钟 | 材料特性 |
二、四个拿来即用的实验案例
上周家长开放日,我们用土豆电池点亮了小灯泡。当LED灯突然亮起时,有个爸爸比孩子还激动:"原来科学就在菜篮子里!"
会呼吸的叶子
材料清单:新鲜菠菜叶、温水、透明餐盒
- 把叶片浸在35℃温水中
- 观察叶面冒出的小气泡
- 引导提问:"绿叶宝宝在打嗝吗?"
上个月在中班做这个实验时,五岁的乐乐盯着泡泡看了十分钟,突然抬头说:"叶子喝水会打嗝!"这种具象化的理解,正是探究精神的萌芽。
彩虹雨滴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食用色素、剃须泡沫
- 杯子装水至3/4处
- 挤上剃须泡沫作"云朵"
- 滴入色素观察渗透现象
去年冬天做这个实验时,四岁的小美指着慢慢晕开的颜色说:"天空在流眼泪"。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科学现象的样子,比任何标准答案都珍贵。
三、安全守护者的必备清单
柜子最上层锁着实验专用工具箱,每次开箱都要唱我们的安全儿歌:"护目镜戴戴好,小袖套往上拉..."有次做醋和小苏打实验时,三岁的糖糖突然说:"老师,我的眼镜起雾了!"原来她说话时呼出的热气让镜片蒙上白雾,这个意外成了认识水蒸气的好机会。
- 尖锐物品教师专用
- 液体材料装在有盖容器
- 准备应急用的白醋和小苏打(中和酸碱)
四、教师角色转变记
上周参观区角时,发现几个孩子自发用积木搭斜坡测试小车速度。我悄悄在旁边放了不同材质的布料,没想到他们开始测试摩擦力。这种观察-支持-退后的教学节奏,让探究真正属于孩子。
窗台上的绿豆苗又长高了两厘米,孩子们每天用自制的纸质量尺记录生长情况。当科学探究成为日常,每个寻常日子都会开出惊喜的花。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