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保卫实践活动中有哪些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游戏
黄河保卫实践活动中与当地文化结合的游戏有哪些?
八月的黄河岸边,老船工李大爷正带着孙子用芦苇编小船。他们不是在玩普通手工,而是在参加"黄河漂流清洁赛"——这是山西临汾新推出的环保游戏,每只芦苇船都要装上三斤河道垃圾才能参赛。
一、上游地区:高原上的环保狂欢
1. 青海果洛:那达慕赛马捡垃圾
在海拔3800米的玛曲河畔,藏族青年扎西正在调试他的赛马装备。与传统那达慕不同,他的马鞍两侧挂着特制网兜,比赛时要边策马边捡拾草场上的塑料瓶。去年这项赛事清理了2.3吨垃圾,还诞生了"环保勇士"新称号。
2. 甘肃临夏:羊皮筏子清淤大赛
黄河故道的浅滩上,五颜六色的羊皮筏子载着的不是货物,而是戴着草帽的清洁队员。他们用特制长柄网兜打捞水藻时,筏子主人会即兴唱起河州花儿:"清粼粼的河水蓝格莹莹的天,环保的筏子赛龙船..."
地区 | 文化元素 | 环保结合点 | 活动形式 |
---|---|---|---|
青海 | 那达慕大会 | 草场垃圾清理 | 赛马+捡拾竞赛 |
甘肃 | 羊皮筏子 | 河道清淤 | 漂流清洁比赛 |
二、中游地区:黄土坡上的创意实践
1. 陕西榆林:泥叫叫节水游戏
在窑洞前的场院里,非遗传承人张婶手把手教孩子们捏制传统泥哨。不过这次用的不是清水,而是收集的雨水,每节约500毫升就能多领块陶土。孩子们边玩边记住了"泥巴不费黄河水"的顺口溜。
2. 山西运城:关公巡河剧本杀
解州关帝庙前,大学生们穿着戏服在完成特殊任务:根据古地图寻找被掩埋的引水渠遗址。完成任务需要先通过节水知识问答,团队能获得"环保关公"电子勋章。
- 特色道具:枣木节水令牌
- 经典台词:"黄河水不是无情物,化作积分更有趣"
三、下游地区:大河入海处的智慧
1.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环保拼图
汴河遗址公园里,游客们正在拼凑特制的《清明上河图》。每块拼图背面都印着现代黄河污染场景,正确回答治理方案才能解锁碎片。完成整幅拼图时,电子屏会显示古今河道对比图。
2. 山东东营:鼓子秧歌护滩行动
黄河入海口,头扎白羊肚手巾的大爷们跳着改编的秧歌舞,手里舞动的不是彩绸而是垃圾钳。特有的"十字步"变成丈量滩涂的步伐,每八步弯腰捡拾一次垃圾,伴着渔鼓点子别具韵律。
文化项目 | 改造方式 | 参与人次 |
---|---|---|
泥叫叫制作 | 雨水定量供应 | 3200+ |
鼓子秧歌 | 舞步结合捡拾 | 1500+ |
夕阳西下,黄河水泛着金波,岸边传来孩子们新编的跳皮筋歌谣:"小水滴,叮咚响,我们一起把河养..." 老李师傅收起他的芦苇船模,船仓里装着今天捡的矿泉水瓶,在晚风中轻轻摇晃。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