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公益扶贫活动如何吸引公众参与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徐州公益扶贫活动如何「接地气」?这些方法让老百姓主动参与

七月的云龙湖畔,张大姐正和邻居们往三轮车上搬粮油,这是她们第三次参加社区组织的「爱心赶大集」。去年这个时候,这位全职妈妈还觉得公益活动「都是机关单位的事」,如今却成了街道扶贫活动的积极分子。

一、先看看徐州人现在都怎么参与扶贫

最近两年,徐州市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公众参与公益扶贫的比例从31%提升到49%。在鼓楼区老矿务局社区,每月第三个周六的「扶贫早市」总是挤满人,带着自家闲置物品来交易的居民,临走时都会在门口的捐赠点留下些日用品。

活动类型 参与人次(2022) 参与人次(2023) 增幅
物资捐赠 18.7万 25.3万 35%
技能帮扶 3.2万 8.9万 178%
消费助农 42万 67万 60%

1. 菜市场里的「随手帮」摊位

在泉山区王陵路菜场,每个摊位都挂着个巴掌大的竹筐。买菜的大爷大妈把零钱往里一丢,摊主月底统一交给扶贫基金会。这种「五毛钱扶贫」的小设计,去年累计收到11.3万元零钱捐赠。

2. 社区广场的「技能交换墙」

云龙区绿地社区的布告栏有点特别:左边贴着困难群众的求助信息,右边是居民的技能特长。李师傅在这里找到三个想学修电动车的年轻人,条件是每学会一项技能,就要帮孤寡老人做次家电维修。

二、三个让老百姓觉得「这事儿和我有关」的妙招

在铜山新区开超市的老周最有发言权,他店里的扶贫专柜月销售额从三千涨到两万,秘诀就是做了三件事:

  • 把扶贫产品摆在收银台旁边,而不是专门的货架
  • 每卖出一包扶贫小米,就在小票印上「您刚为张庄村增收0.5元」
  • 每月8号「助农日」,买扶贫产品送手绘明信片

接地气的传播怎么做

贾汪区的「扶贫大喇叭」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响起,内容不是喊口号,而是讲真实的帮扶故事。上周三的广播里,马庄村的王奶奶说:「帮扶干部小刘教会我用抖音卖香包,现在我做的醒狮香包能卖到广州咧!」

徐州公益扶贫活动如何吸引公众参与

传播方式 覆盖人群 转化率
政务公众号 23万 2.1%
社区微信群 41万 6.7%
线下活动告知 18万 12.3%

三、企业参与的新玩法

市中心苏宁广场的电子屏最近有点不一样:每当有人通过楼内扶贫专柜购物,屏幕上的虚拟麦穗就会生长一截。这个由徐州工程学院学生设计的互动装置,让不少带孩子逛街的家长主动寻找扶贫产品。

  • 矿大科技园推出「工时银行」,企业员工做公益可兑换体检服务
  • 维维集团在每袋豆浆粉印帮扶对象联系方式
  • 地铁二号线设立「爱心座位」,扫码了解沿线帮扶项目

在铜山万达的星巴克,店员会提醒顾客:「用自带杯减4元,或者捐2元给睢宁留守儿童买画笔。」选择捐款的顾客,能在杯套上写下祝福语。这些手写祝福和画笔一起,最终会送到孩子们手中。

让年轻人觉得酷的参与方式

江苏师范大学的文创市集上,有个总排长队的摊位——用五个矿泉水瓶可以换扶贫明信片,用旧书刊能换帮扶村的手工皂。这个由95后公务员小陈设计的「垃圾换好物」活动,两个月回收了1.2吨可回收物。

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九里山下的社区活动中心又传来欢笑声。几位阿姨正在跟着直播学做帮扶村传来的柳编手艺,她们的作品下个月会出现在市文化宫的义卖会上。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徐州各个角落悄然生长着。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