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虚假宣传风险:法律门道与应对策略
厂家活动虚假宣传,这些法律风险你了解吗?
最近看到楼下新开的奶茶店搞"买一送十"活动,结果送的只是十根吸管,这让我想起厂家虚假宣传这事儿真不是闹着玩的。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事儿背后的法律门道。
一、虚假宣传这事儿法律怎么说
咱们国家《广告法》第四十四条白纸黑字写着: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典型案例里,某化妆品公司就因把普通面膜吹成"医疗级修复",被罚了整整68万元。
1.1 常见的宣传猫腻
- 数据造假:某手机厂商宣称"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实测只能坚持90分钟
- 功效夸大:保健食品说能治癌症
- 赠品缩水:宣传送价值500元礼品,实际就值50块
二、虚假宣传的三大法律后果
处罚类型 | 法律依据 | 具体后果 |
行政处罚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 | 处20万-100万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
民事赔偿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 退一赔三,最低500元起 |
刑事责任 | 《刑法》第222条 | 严重者可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 |
2.1 罚款可能比赚的还多
去年某直播带货机构因为虚假宣传燕窝成分,不仅退了6200万货款,还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200万。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遇上虚假宣传怎么办?
- 保留小票和宣传单
- 拨打12315热线投诉
- 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举报
记得前年邻居王阿姨买净水器,商家说能治高血压,后来我们帮着收集证据,最后成功拿到三倍赔偿。法律这把保护伞,咱们得会用才行。
四、企业该怎么避免踩雷
某知名家电品牌的市场部李经理跟我说,他们现在每个广告文案都要过三道法律审核。宣传页最底下那行小字"图片仅供参考",可不是随便写写的。
最近看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较真,这其实是好事。毕竟市场环境干净了,咱们买东西才能更放心不是?下次再看到特别夸张的广告,记得多留个心眼儿。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