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活动营销中的口碑传播策略有哪些
老干妈活动营销中的口碑传播策略:藏在辣椒酱里的“人情味”
说起老干妈,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那瓶红彤彤的辣椒酱——无论是学生宿舍的泡面搭档,还是写字楼里的加班神器,它早就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国民女神”。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年销50亿的辣酱王国,在社交媒体时代依然坚持着“不上市、不融资、不请代言人”的三不原则。那么问题来了:老干妈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让几代人都心甘情愿当它的免费推销员?
一、把“土味”玩成流量密码
去年中秋,老干妈在抖音发起最硬核月饼馅挑战赛,用辣椒酱+五仁的组合让网友直呼“黑暗料理”。这个看似无厘头的活动,三天内收割了2.3亿播放量。仔细看评论区你会发现,真正引爆话题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那些晒出“辣椒酱拌冰淇淋”“老干妈奶茶”的奇葩吃法——品牌要做的,不过是给群众的创意搭个舞台。
1. 用户共创的病毒式传播
- 微博超话万物皆可老干妈累计阅读12.8亿次
- B站“辣酱料理”二创视频平均播放量超50万
- 小红书素人笔记转化率比明星推广高37%(数据来源:蝉妈妈2023年度报告)
2. 地域化社交裂变
在西南地区推“折耳根辣酱”限定款时,老干妈玩了个小心机:只在当地商超设置“方言扫码墙”。贵州大叔用方言喊出“香得很”的短视频,比明星广告更能引发本地人转发。这种“熟人推荐”模式,让新品上市首月就拿下区域市场68%的份额。
策略类型 | 实施方式 | 效果对比 | 数据来源 |
UGC内容运营 | 抖音挑战赛+小红书话题 | 自然流量占比提升42% | QuestMobile 2023Q3报告 |
地域化营销 | 方言短视频+线下扫码 | 区域复购率增长29% | 老干妈2022年报 |
二、藏在包装里的社交货币
去年春节,老干妈推出“方言祝福罐”,把“搞么子”“巴适得板”等各地方言印在瓶身。我表姐在北京收到湖南同事送的“湘音限定款”,乐得马上发朋友圈:“这辣椒酱会说塑普!”这种自带社交属性的产品设计,让老干妈在年货市场硬是从网红零食堆里杀出重围。
1. 产品即内容的三重玩法
- 季节限定:清明青团辣酱、端午粽子蘸料套装
- 怀旧营销:复刻90年代经典包装
- 热点借势:世界杯期间推出“红牌警告”联名款
2. 线下活动的烟火气运营
在贵阳总部的“辣酱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亲手调制专属口味。最妙的是临走时收到定制贴纸,上面印着“王师傅特调”这样的称号。很多游客会把这些小贴纸贴在行李箱上,不知不觉就成了移动广告牌。
三、用“慢营销”养出真口碑
记得去年315期间,有网友质疑老干妈换原料。品牌方没急着发律师函,而是开通抖音直播生产线,让老师傅现场演示从选椒到灌装的全过程。直播间里炸辣椒的滋滋声,比任何危机公关都管用。这种“把厨房亮给你看”的真诚,反而让销量逆势上涨了15%。
超市里,两个阿姨在货架前闲聊:“还是老干妈实在,这么多年都没涨价。”“是啊,我闺女在国外读书,行李箱塞五瓶都不嫌多。”这样的对话,大概就是最好的口碑证明。当别的品牌忙着投信息流广告时,老干妈依然相信——老百姓舌尖上的记忆,才是最长情的流量。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