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抽奖活动与顾客反馈收集
餐饮老板必看:抽奖活动与顾客反馈的“神仙搭配”
上周路过小区新开的火锅店,门口立着个两米高的抽奖转盘,穿着围裙的店员正扯着嗓子喊:"消费就抽奖,百分百中奖!"走近一看,排队等位的客人都在填问卷,有个大叔边写边嘀咕:"这虾滑味道淡了点,不过抽到两斤羊肉券还挺划算..."这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现在的餐饮经营,早就不是发发传单那么简单了。
一、让顾客主动开口的抽奖设计
去年参加餐饮协会的交流会,「渝味堂」的刘老板分享了个趣事:他们在每张抽奖券背面印了三个表情包——笑脸、哭脸、问号脸。顾客刮奖前要先圈出本次就餐的心情,结果三个月回收了8000多份有效反馈,比以往服务员追着问管用多了。
抽奖类型 | 参与率 | 反馈收集量 | 成本/月 |
---|---|---|---|
传统纸质抽奖 | 42% | 15-20份/天 | ¥1800-2500 |
扫码小程序抽奖 | 68% | 50-80份/天 | ¥900-1500 |
桌边平板互动 | 91% | 120+份/天 | ¥3500+ |
1. 把选择题变成必答题
观察过7-11的积分活动吗?他们最近在推"吐槽换积分"活动:顾客在APP提交建议就能获得双倍积分。餐饮店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比如设置:
- 填写3条改进建议可多抽1次奖
- 拍摄就餐视频@官方账号享专属抽奖池
- 现场完成问卷立减10元餐费
2. 奖品要让人"心痒痒"
杭州某网红茶饮店的奖品清单很有意思:
- 特等奖:新品研发体验官(限3名/月)
- 一等奖:定制口味奶茶杯(印有顾客ID)
- 参与奖:"彩虹屁"专属优惠券(根据反馈内容生成)
二、藏在细节里的反馈收集术
有次带孩子吃亲子餐厅,服务员递来的儿童餐盘上印着二维码,扫描后出现语音评价功能——小朋友可以直接说"薯条不够脆",这种设计比让家长代笔更真实。
1. 四两拨千斤的提问技巧
对比两种问法:
传统问法 | 优化问法 |
---|---|
您对服务满意吗? | 如果朋友来店,您会推荐_____号服务员? |
菜品口味如何? | 今天的菜如果发朋友圈,您会给_____道菜特写? |
2. 让数据开口说话
收银系统里藏着宝库:
- 退菜率高的时段往往后厨最忙
- 扫码抽奖参与率低的桌位可能灯光不足
- 重复领取优惠券的顾客更可能成为回头客
三、实战案例:3家餐馆的创意结合
案例1:火锅店的"锅底选举"
蜀大侠火锅在旺季推出"锅底PK赛",顾客投票选出最想保留的锅底。参与投票即可抽取"隐藏菜单体验券",三个月内淘汰了2款滞销锅底,新品点击率提升40%。
案例2:咖啡厅的"盲盒反馈"
Manner在某商圈店实行反馈卡盲盒化,顾客写完建议投入特定箱子,每月开箱日根据建议质量发放不同等级的咖啡豆盲盒,收集到大量详细的产品改进建议。
案例3:快餐店的"游戏化问卷"
肯德基在儿童套餐附赠拼图式问卷,完成所有问题可拼出优惠代码。数据显示这种问卷的完整填写率是传统形式的3倍,且90%的反馈附带手绘图案。
四、避开这些坑,少走三年弯路
去年帮朋友餐厅做活动策划,遇到过"奖品没人领"的尴尬情况。后来发现是设置了太复杂的领奖流程,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兑换:
- 关注公众号
- 转发活动海报
- 填写10题问卷
改成"现场扫码即时兑奖"后,参与率一周内从17%飙升到63%。
常见误区 | 优化方案 | 效果提升 |
---|---|---|
反馈渠道隐蔽 | 桌角立体二维码+语音提示 | 触达率↑58% |
问题设置笼统 | 具体场景化提问 | 有效反馈率↑72% |
反馈无即时反馈 | 自动发送诊断报告 | 二次到店率↑33% |
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总在调整抽奖规则的餐馆,顾客粘性反而更高。就像小区门口那家包子铺,每月抽奖方式都不重样——这个月是"拍短视频抽奖",下个月变成"菜谱接龙游戏",总给人新鲜感。或许做生意就像谈恋爱,永远要给对方留下"下次还想来"的念想。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