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活动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
活动策划中这些坑千万别踩!老司机带你绕开8大误区
上周帮邻居王姐筹备社区义卖活动,看她手忙脚乱准备物资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刚入行时在商场活动上出的糗——把抽奖箱放在离舞台15米远的服务台,结果参与者排着队横穿整个会场,把精心布置的拍照区踩得稀烂。这种看似小细节的疏忽,往往会让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一、策划阶段容易犯的三大错误
刚接手新项目时,我们总想着搞个大新闻。去年某奶茶品牌在市中心做的快闪活动就是个典型案例:
- 300平米场地塞进20个互动装置
- 从AR打卡到DIY调饮什么流行做什么
- 结果参与者平均停留时间不到8分钟
1.1 目标模糊的"大杂烩"
《营销活动实战手册》里有个经典对比:
错误做法 | 正确示范 | 数据来源 |
同时追求品牌曝光和销售转化 | 明确主目标+3个辅助指标 | 2023年IAEE活动效果报告 |
设置8个以上互动环节 | 核心体验不超过3个 | EventMB行业调研 |
1.2 预算分配头重脚轻
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把70%预算花在明星出场费上,结果现场连基础物料都凑不齐。建议采用3:4:3黄金比例:
- 30%用于核心体验打造
- 40%保障执行质量
- 30%应对突发状况
二、执行阶段的隐形陷阱
上个月参加某品牌新车发布会,签到处排队长龙足足绕场两周。问题出在哪儿?他们用了需要现场注册的电子签到系统。
2.1 流程设计的"想当然"
资深策划都懂这个道理:参与者不是NPC。有个简单测试方法——让家里长辈走一遍流程,如果老人家能顺利通关,基本就算合格。
2.2 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记得某次户外音乐节突降暴雨,主办方提前准备的200件雨衣5分钟发完。后来我们在仓库常备三倍量的应急物资,这个习惯让去年七夕市集避免了一场混乱。
三、那些年我们交过的宣传学费
朋友公司曾在开业前两周铺天盖地发传单,结果活动当天来的人还没店员多。后来复盘发现,传单上的二维码居然链到错误页面。
渠道类型 | 常见误区 | 解决方案 |
社交媒体 | 只发活动信息不互动 | 提前15天启动话题讨论 |
线下物料 | 二维码尺寸小于5cm | 测试不同距离扫码成功率 |
现在路过社区广场,常看见年轻策划们认真调整着签到台的摆放角度。阳光正好洒在测试动线的橘色警示带上,那些我们曾经踩过的坑,正变成新人成长的台阶。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