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霞山节庆活动:打开山间生活的欢乐密码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山脚下的老茶馆就飘出阵阵茶香。王叔边擦着竹制茶盘边念叨:"今年春社日,我家小子要从城里回来耍龙灯嘞。"这让我想起飞霞山的节庆就像山涧清泉,总在特定时节给当地人带来清冽的甘甜。
一、四季流转中的文化盛宴
老辈人常说"春祈秋报",飞霞山的节庆活动正是沿着这条时间线铺展开的。山腰处那棵800岁的银杏树,年年都用金黄落叶为节庆活动报时。
1. 春日山神祭
每年惊蛰后第三个卯日,你会看到穿着靛蓝布衣的乡民抬着竹编神轿上山。最有趣的是「抢青」环节,小伙子们争相采摘今年第一茬山茶芽,据说抢到的嫩芽泡茶能保全家平安。
- 必备体验:跟本地阿嬷学做艾草糍粑
- 隐藏玩法:用山泉水在青石板上磨墨写祈福笺
2. 夏至萤火夜
这个由当地自然保护协会发起的活动,如今已成华东地区三大萤火虫观测点之一。去年我带女儿参加时,护林员老周神秘兮兮掏出个玻璃罐:"这是刚羽化的窗萤,你们看它尾巴像不像小灯笼?"
活动亮点 | 山神祭 | 萤火夜 |
体验时段 | 清晨5-7点 | 日落后2小时内 |
特色小吃 | 艾草糍粑 | 竹筒凉粉 |
二、藏在节气里的山居智慧
去年秋分参加收割节,看见李大爷用稻草编了个等身大的"谷娘",这才知道山里人把农具都当亲人看待。他们给打谷机系红绸的样子,比城里人供财神还虔诚。
1. 中秋晒秋会
家家户户把辣椒、玉米、南瓜子铺在青瓦房顶上,远看像给山腰系了条五彩腰带。最绝的是「月光宴」,八仙桌直接摆在晒场上,就着月光吃新米做的糍粑。
- 必尝美食:柴火灶煨的板栗土鸡汤
- 冷知识:晒秋用的竹匾要用三年以上的老毛竹编制
2. 冬至药膳节
药农们会把全年采的宝贝药材摆出来,我见过手臂粗的何首乌,还有长得像小人儿的黄精。记得去「百草堂」喝杯定制养生茶,掌柜的会根据你的舌苔配药材。
三、活着的非遗传承
上个月在采茶歌会上,95岁的陈阿婆张口还能唱《十二月采茶调》,那声音清亮得能穿透竹林。她现在最大的烦恼是年轻人总把调子里的滑音唱成抖音热曲的转音。
1. 手作工坊日常
游客中心的竹编体验区常年飘着竹篾清香,最受欢迎的是教编「六眼天灯」。老师傅会告诉你,真正的秘诀不在手法,而在泡竹子的山泉水温度。
2. 节庆里的新生代
去年端午见到个染蓝头发的姑娘,举着自己设计的LED龙舟灯在古街上走秀。后来才知道她是返乡创业的硕士,现在带着村里阿姨们做文创灯笼。
山脚下的公交站新换了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下个月的采笋节预告。卖麦芽糖的阿婆突然递给我一块琥珀色的糖块:"拿着,这是用去年腊八粥里的剩饭熬的,甜得很。"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