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推广活动中的赠品策略:让顾客主动找上门的秘密
上个月我在商场门口看到某奶茶品牌做试饮活动,只要扫码关注就送限量版冰箱贴。短短两小时队伍排了二十多米,这种用赠品撬动流量的玩法让我想起三舅开的烘焙店——去年中秋他准备了300个月饼礼盒作赠品,结果活动当天中午就被领完了。
一、赠品不是随便送
去年双十一期间,某运动品牌在12个城市同步开展"买鞋送智能手环"活动。他们市场总监私下跟我说,这个手环成本才38块,但带动门店客流量增长了217%。不过要注意的是,隔壁化妆品柜台送的廉价化妆包,最后都被保洁阿姨当垃圾收走了。
1.1 四两拨千斤的成本控制
- 3:7法则:赠品成本不超过主推产品利润的30%
- 某家电品牌送的价值89元空气炸锅,实际采购价23元
- 连锁超市常用的"买三送一"策略,实际让毛利仅下降5.2%
赠品类型 | 成本区间 | 转化率 | 复购率 |
实用型(雨伞/充电宝) | 15-50元 | 38% | 22% |
品牌型(定制帆布袋) | 8-20元 | 41% | 18% |
体验型(小样/试用装) | 3-15元 | 53% | 35% |
1.2 让人舍不得扔的设计哲学
我媳妇至今留着某咖啡店送的猫咪造型马克杯,虽然那家店我们只去过三次。日本7-11的卡通集点活动就是个经典案例——他们发现带编号的赠品能让顾客主动回来6.3次。
二、小心这些赠品陷阱
朋友开的健身房去年送过"免费私教课",结果来的都是只领赠品不办卡的大爷大妈。后来改成"买年卡送运动手环",转化率马上从12%涨到29%。
2.1 价值感知的魔术
- 超市鸡蛋促销的排队效应:标价4.99元不如"买满送鸡蛋"
- 某书店的"盲盒赠书"活动让客单价提升47%
- 儿童乐园送贴纸集章册,复购率直接翻倍
2.2 时间节点的秘密
化妆品柜台在下午2-4点送小样,比早晚高峰多带来23%的停留时长。某母婴品牌发现,送湿巾的转化率比送玩具高18%,但送玩具的客单价高41%。
三、让赠品自己会说话
楼下火锅店最近在送定制围裙,上面印着"吃完这顿再减肥"的slogan。老板娘说现在每天能多卖30锅麻辣汤底,关键是这些围裙成了移动广告牌——有客人穿着去菜市场被问了八次。
3.1 社交货币的制造
- 某奶茶品牌限量发光杯套,引发小红书打卡热潮
- 银行送的萌宠储蓄罐,让开卡量增长130%
- 健身会所的运动毛巾成抖音挑战赛道具
四、你可能不知道的法律红线
表姐开的服装店去年送袜子被投诉,工商局来查才知道赠品也要有三包。现在她们店里的赠品都贴着"赠品不退换"的标签,但律师说其实这样写是违法的。
4.1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 食品类赠品保质期必须剩余2/3以上
- 赠品价值不能超过主商品价值的20%(反不正当竞争法)
- 某手机店送充电宝被索赔,因为没3C认证
记得去年中秋,楼下超市送月饼闹了个笑话——赠品比卖品还大盒,结果被大爷大妈们买椟还珠。现在他们的赠品改成定制封口夹,反而带动调味品销量涨了三成。说到底,赠品就像谈恋爱时送的小礼物,得让人记得你的好,又不会觉得压力太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