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抄袭阴阳师后续了吗
腾讯到底抄没抄阴阳师?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第N次刷新微博热搜,手指头在机械键盘上敲得啪啪响——这年头做个游戏玩家真得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最近总有人问我:"腾讯新出的《xx幻想》是不是又抄了网易的《阴阳师》?"这事儿吧,得从头捋。
先说说这两款游戏的"前世今生"
2016年《阴阳师》横空出世那会儿,我宿舍六个哥们有五个都在抽卡,剩下那个在帮女朋友代肝。网易靠着这和风妖怪题材,硬是在腾讯眼皮子底下撕开条口子。而腾讯呢?《王者荣耀》正赚得盆满钵满,但卡牌赛道确实缺个扛把子。
- 2019年:《阴阳师》日活跌破百万,策划被骂上热搜17次
- 2021年:腾讯悄悄注册《妖怪名册》商标
- 2023年初:某大V发对比图,"这UI布局不能说毫不相干"
争议焦点到底在哪?
我翻遍了两款游戏的用户协议(别问为什么半夜看这个,失眠人士的倔强),发现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争议点 | 阴阳师 | xx幻想 |
抽卡动画 | 符咒燃烧特效 | 卷轴展开特效 |
战斗场景 | 3D视角可旋转 | 2.5D固定视角 |
式神觉醒 | 消耗材料突破 | 消耗材料升星 |
说实话,看到这儿我泡面都凉了——这些算抄袭吗?法律上够呛。但玩家心里那杆秤,有时候比专利法还严格。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既视感"
记得2020年《食物语》刚出的时候,群里就有人甩截图:"这不就是性转版阴阳师?"结果两年后这游戏自己也被指抄袭。这圈子就像俄罗斯套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层会掏出什么。
- 式神/食魂/妖灵——本质都是收集养成
- 御魂/装备/符文——换个名字的系统
- 寮办/协会/公会——社交玩法大同小异
有个做游戏开发的朋友跟我说过句大实话:"现在做卡牌游戏就像炒回锅肉,关键看谁加的豆瓣酱不一样。"
法律层面怎么说?
翻了下《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某公司告另一家抄袭UI布局,结果法院认定"棋盘式布局属于思想范畴不受保护"。这就好比不能因为大家都用方向盘就说汽车厂商互相抄袭。
但玩家不买账啊!去年《xx幻想》测试服刚开,贴吧就冒出个神帖:《腾讯员工玩阴阳师忘换账号》,截图里赫然是某策划的抽卡记录。虽然很快被删,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玩家为什么特别敏感?
我想起2018年《云梦四时抄》事件(这名字现在提起来都牙酸)。当时网易发公告说"某大厂1:1复刻我们的SSR",虽然没点名,但评论区清一色@腾讯游戏。后来发现是家小公司干的,但大厂原罪论已经种下了。
现在的情况是:
- 腾讯出二次元=换皮阴谋
- 网易出MOBA=硬蹭热度
- 米哈游出开放世界=行业颠覆者
害,这届玩家早被养刁了胃口。
行业老油条怎么看?
凌晨三点终于等到在美国做游戏设计的学长回微信,他发了段59秒语音,背景音里微波炉在转:"国内厂商现在都在微创新赛道卷,就像...哎你等等我热个披萨..."
根据《2023移动游戏趋势报告》,卡牌类游戏核心玩法专利占比不到12%,大部分争议都集中在美术资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xx幻想》急着和日本画师合作——原创角色才是护城河。
不过说真的,现在玩家哪分得清致敬和抄袭啊。上周我表妹还指着《原神》里的温迪说:"这个绿色弓箭手好像塞尔达!"我默默把Switch收进了抽屉...
所以到底抄没抄?
天都快亮了,我盯着屏幕右下角5:47的数字,突然想起《阴阳师》里有个成就叫"不眠的阴阳师"。可能我们在这较真的时候,两家的策划正坐在同一个居酒屋吐槽玩家难伺候。
法律上没实锤,道德上各有评判。倒是App Store畅销榜不会说谎——此刻《阴阳师》排第9,《xx幻想》第14,中间隔着三个换装游戏和一个修仙模拟器。这大概就是市场给出的最真实答案吧。
咖啡机又开始运作,楼下的早餐铺子传来第一笼包子的香气。游戏圈这些事儿啊,就像我显示器边上这盆多肉,你以为它在模仿隔壁那盆,其实人家自己长着长着就歪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