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奇葩开业活动:如何用本地文化玩出“圈”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老张在县城开了家湘菜馆,开业当天摆满充气拱门和花篮,结果隔壁王婶嘀咕:"这阵仗跟十年前我儿子结婚似的"。三天后,他在抖音刷到省城网红店用竹编簸箕当餐盘、拿辣椒串当门帘,气得直拍大腿:"咱这儿家家户户晒辣椒的风景,咋就没想到呢?"

一、为什么说本地文化是营销富矿?

文旅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节假日期间,带有地域文化标签的餐饮门店客流量平均提升47%。在长沙火宫殿,游客举着臭豆腐在戏台前拍照的场景,比他们家的腊味更出圈。

1. 文化共鸣的魔力

苏州平江路有家面馆,把评弹演出搬进大堂。白发老人听着《白蛇传》吸溜面条,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碗底汤都没剩。老板老李说:"这些咿咿呀呀的调子,可比打折券管用多了。"

饭店奇葩开业活动:如何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进行营销

2. 社交裂变的天然素材

成都宽窄巷子的变脸火锅店,服务员端着毛肚表演川剧特技。有客人拍视频时说:"这要是发朋友圈,可比九宫格自拍有面儿。"结果开业当月就冲上大众点评火锅热门榜前三。

活动类型 平均引流效果 成本投入 传播周期
传统打折促销 15-20%客流量增长 约2万元/月 3-7天
文化特色活动 35-80%客流量增长 约5000-1.5万元 15-30天

二、四招玩转文化营销

在泉州西街,刚开业的姜母鸭店把厨房改成透明玻璃房。戴着簪花围的厨娘用祖传陶锅炖鸭子,锅边还摆着三太子玩偶。路过的广东游客举着手机直喊:"阿妹,转个身我拍个簪花!"

1. 器物里的文化密码

  • 陕西面馆用老织布机当收银台
  • 潮汕牛肉火锅用工夫茶具装蘸料
  • 东北铁锅炖直接上炕桌

绍兴黄酒主题餐厅更绝,把酒坛子改造成吊灯。微醺的灯光映着墙上的书法菜单,有客人笑称:"在这吃饭,总觉得自己是孔乙己。"

2. 仪式感制造记忆点

杭州龙井虾仁店的开业仪式,请茶农现场炒茶。青叶在200℃铁锅里翻飞,茶香混着虾鲜味,还没营业就排起长队。美团数据显示,这类场景化体验能让复购率提升60%。

3. 跨界混搭出奇效

郑州有家烩面馆和相声社合作,客人吃着面听《报菜名》。最绝的是演员现编段子:"这碗里的面,比咱郑州高架桥还筋道!"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三天破百万。

4. 让顾客成为创作者

大理白族主题餐厅准备扎染围裙,客人用餐后可DIY图案。有姑娘把作品发小红书:"在餐厅做了条洱海天空色的围裙,老板说下次来吃饭打八折。"

三、避开三个深坑

济南某鲁菜馆开业搞祭孔大典,结果三牲供品吓哭小朋友。第二天就上了本地论坛热帖:《吃个把子肉还要三跪九叩?》

1. 别把传统当古董

山西某刀削面馆要求服务员穿晋商古装,结果长袍绊倒传菜员。后来改成改良版短打服饰,既安全又有穿越感。

2. 警惕文化刻板印象

某西北菜馆在江南城市挂满红辣椒,被本地阿姨吐槽:"看着就上火"。后来改成辣椒风铃,风一吹叮当响,反而成打卡点。

3. 别让体验变负担

武汉某藕汤店强制客人对诗才能入座,结果大爷当场背起《咏鹅》。店员苦笑:"我们本意是接'江南可采莲'的下句..."

饭店奇葩开业活动:如何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进行营销

夜幕降临,南京秦淮河边的小龙虾店亮起花灯。船娘摇着橹送外卖,桨声灯影里飘着十三香的味道。穿汉服的服务员笑着说:"咱们这的小龙虾,可是会吟诗的。"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