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款项未能及时回收?这7个坑你可能天天踩
最近跟老张喝酒,他愁眉苦脸地说:"上个月办的三场行业峰会,还有六十多万尾款没收回来,财务天天催我写说明..."。这话让我想起去年自家公司那个烂尾的文创市集项目,现在想起来还肉疼。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些活动款到底为啥总在别人口袋里打转。
一、合同写成这样,活该收不到钱
去年帮朋友看合同,发现条款写着"活动结束后支付剩余款项",结果人家较真说活动总结报告还没交不算"结束"。你看,就少了三个字,三十万拖了半年。
- 典型漏洞:"验收合格后付款"却没写验收标准
- 要命陷阱:付款节点跟着主观评价走,甲方说不好就卡住
- 血泪案例:某音乐节合同没约定售票量指标,赞助商以"曝光不足"拒付尾款
合同条款对比表
问题条款 | 优化方案 | 依据来源 |
"活动结束后付款" | "在活动撤场完毕且双方签署验收单后3个工作日内支付" | 《民法典》第509条 |
"根据效果支付尾款" | "当网络传播量达到50万次或现场参与超8000人次时支付" | 《企业合同管理规范》 |
二、客户的底细,你真的摸清楚了吗?
上个月会展公司接了个大单,结果发现甲方是个刚注册三个月的空壳公司。负责人拍胸脯说背后有某集团撑腰,等要钱时才发现连办公室都搬空了。
- 查企业信用:天眼查专业版显示,35%的拖欠方有经营异常记录
- 看履约能力:要求提供最近三个月的银行流水(注意打码隐私信息)
- 问行业口碑:同行的几个微信群里打听下,比啥尽调都管用
三、财务流程把自己人逼疯
见过最离谱的公司,销售追回款要填7个表格,走完流程发票都过期了。财务说这是规矩,业务说这是找茬。
回款流程优化方案
- 从"纸质审批"改成钉钉电子流,超时自动提醒
- 账期分级管理:重点客户48小时响应,小客户周处理制
- 每周四下午固定开回款进度会,财务业务必须同时在场
四、沟通能把活人说死
隔壁老王追款时总爱说"李总您看什么时候方便处理下",结果被拖了半年。后来换成"按合同明天是最后付款日,需要我们现在派人取支票吗?",第二天就到账了。
错误话术 | 正确话术 | 效果对比 |
"麻烦尽快付款" | "付款通道周四维护,建议今天15点前操作" | 回款率提升40% |
"什么时候能结账" | "您希望电汇还是接收承兑汇票?" | 平均账期缩短12天 |
五、证据链断得让人心碎
朋友公司吃过暗亏,催款时才发现验收单没让客户签字,微信聊天记录也没保存。后来学了乖,现在连现场矿泉水瓶摆放都要拍照留档。
- 必备证据包:签约照+验收单+过程记录+往来函件
- 微信记录别偷懒,每月导出一次备份
- 重要沟通后补发邮件确认:"如电话沟通所述,您确认在6月20日前..."
六、死要面子活受罪
见过最实诚的乙方,客户说资金困难就给延期,结果人家转头接了新项目。等反应过来去要钱,对方理直气壮:"又不是不给你,催什么催!"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白皮书》数据显示,超60%的拖欠方会优先支付催得紧的款项。记住:按时收款是对双方的尊重,别让不好意思害了自己。
七、法务部不是摆设
去年某音乐节承办方,在逾期第3天就发了律师函,结果比其他公司早收回款两个月。别等到黄花菜都凉了才找法务,他们早介入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 逾期15天:发送书面催告函(顺丰寄出)
- 逾期30天:启动资产保全程序
- 逾期60天:直接起诉别犹豫(小额诉讼程序其实很快)
窗外的知了又开始叫了,财务小妹又来催这个月的回款报表。要不咱们现在就打开电脑,把手上那些拖拉的款项理一理?有些钱啊,真是早要早省心。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