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打麻将怎么制作?手把手教你从零搭建
凌晨3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麻将牌发呆,第8次把"發"字牌拖到错误的位置——这大概就是给蛋仔派对做麻将小游戏的宿命吧。去年帮朋友工作室折腾这个项目时,真没想到看似简单的玩法背后要处理这么多细节。今天就把这些踩坑经验揉碎了讲给你听,咱们用最笨但最踏实的方式,从选引擎到测试发布全流程走一遍。
一、先搞清楚你要做什么麻将
别急着打开编辑器,我见过太多人栽在这第一步。蛋仔派对里的麻将至少有三类玩法:
- 传统推倒胡:广东麻将规则,带花牌那种
- 川麻血战:必须缺一门,最后要查叫
- 卡通速攻版:类似QQ麻将的3分钟快节奏
去年有个团队在规则判断这块吃了大亏——他们按日本麻将规则做的和牌算法,结果测试时发现蛋仔玩家根本看不懂"一番缚"的提示。建议你直接扒下《大众麻将》的规则书当参考,这是被验证过最普适的玩法。
二、开发工具的选择困境
现在主流的方案就两种,我用表格对比下优劣:
工具 | 上手难度 | 3D效果 | 物理引擎 |
蛋仔官方编辑器 | 简单 | 一般 | 基础碰撞 |
Unity+Udon | 需要编程 | 电影级 | 布料模拟 |
说人话就是:想快速出活用官方编辑器,要炫酷特效就上Unity。不过要注意,蛋仔派对最近更新后对第三方插件的物理碰撞参数要求更严格了,用Unity的话记得把刚体质量调到0.3以下,不然牌桌会炸飞...
三、建模那些哭笑不得的事
麻将牌建模看着简单对吧?直到我亲眼看见测试员把"九条"认成"加油站符号"。分享几个血泪教训:
- 牌面数字要用胖圆体,瘦长字体在蛋仔世界里会糊成马赛克
- 花色对比度至少调到1:4,尤其是绿发和白板的组合
- 牌背纹理别太复杂,玩家视角经常是45度俯角
有个取巧办法:直接扫描实体麻将牌的照片,用Photopea在线工具抠图转矢量。我书架上那副"红中"麻将就是现成的素材库,比硬建模省事多了。
牌桌尺寸的玄学
经过17次调整才发现的黄金比例:
- 标准牌桌直径2.3米(游戏单位)
- 椅子间距留出1.5倍碰撞体积
- 牌堆高度不要超过7层
别问为什么是这些数字,都是玩家测试时被蛋仔们叠罗汉、撞飞牌堆等迷惑行为逼出来的经验值。
四、代码里的隐藏陷阱
就算用可视化编程,这几个坑照样能让你加班到天亮:
1. 和牌判定逻辑
千万别用简单的"14张牌组合"来判断,要细分:
- 普通四副一刻
- 七对子特殊牌型
- 国士无双等役种
建议直接移植开源麻将算法库的核心模块,自己写真的会疯。
2. 牌桌同步问题
四人联机时最怕不同步,解决方法:
- 每5帧发送一次牌局快照
- 弃牌操作要加0.3秒延迟容错
- 用CRC校验防止作弊
记得给网络模块加个断线续玩功能,上次更新后蛋仔的服务器偶尔会抽风。
五、测试阶段的骚操作
你以为QA就是正经打麻将?太天真了!我们测试清单包括:
- 用30个蛋仔同时叠在牌桌上
- 把牌扔进火锅道具里煮
- 故意卡bug穿模到牌桌底下
最绝的是发现有玩家能把"东风"牌卡进跳舞机里,导致整个牌局变成音游...所以现在我们的防呆机制要多加一条:当检测到麻将牌持续5秒不在牌桌碰撞体内,就自动重置位置。
凌晨4点半,咖啡杯已经见底。其实最关键的秘诀就一句:把麻将当成会撒娇的蛋仔来做——规则要严谨,但交互必须蠢萌。上次看到测试员笑着把"一筒"当成甜甜圈扔出去时,我就知道这方向对了。
对了,如果你非要加胡牌特效,记得把粒子数量控制在200以内。别像我第一次那样,搞得满屏凤凰特效导致低配手机直接闪退——那天的玩家投诉邮件现在想起来都头皮发麻...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