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阴阳师万事屋遇上原神:两个顶流游戏的奇妙交集
凌晨3点,我第18次刷完原神新地图后突然想到——这游戏里那个站在稻妻码头卖鱼的NPC,怎么越看越像《阴阳师》里那个总在庭院晃悠的扫地工?这个离谱的联想让我彻底睡不着了,干脆爬起来研究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游戏到底有没有暗搓搓的关联。
先给萌新科普下两位主角
先说《阴阳师》,网易2016年推出的和风卡牌手游,核心玩法是抽SSR、养式神、刷御魂。而万事屋是游戏里2020年推出的常驻玩法,玩家扮演晴明开的侦探事务所,处理各种妖怪世界的委托。
再看米哈游的《原神》,2020年横空出世的开放世界RPG。虽然类型完全不同,但两者都是那种能让玩家边骂边氪的顶级手游。根据Sensor Tower数据,原神上线首年就狂揽40亿美元,而阴阳师五周年时全球下载量突破2亿次。
表面上的平行宇宙
乍看之下,这两个游戏就像奶茶店的珍珠和火锅店的毛肚——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 世界观:平安京妖怪录 vs 提瓦特元素论
- 美术风格:浮世绘水墨 vs 赛璐璐3D
- 核心玩法:回合制策略 vs 开放世界探索
但当我翻遍两个游戏的设定集、采访和更新日志,发现有些蛛丝马迹比八重神子偷吃油豆腐的证据还明显。
藏在细节里的双向奔赴
相似点 | 阴阳师万事屋 | 原神 |
委托系统 | 调查妖怪异闻 | 冒险家协会任务 |
特殊货币 | 万事屋积分 | 冒险之证 |
随机事件 | 突发妖气副本 | 每日突发事件 |
最绝的是,万事屋玩法上线时间(2020年4月)正好卡在原神一测(2019年6月)和二测(2020年3月)之间。当时就有玩家在贴吧开玩笑说,网易是不是派间谍混进了米哈游的策划组。
开发团队的隔空对话
翻到《游戏葡萄》2019年的专访,阴阳师主美戴岳说过段很有意思的话:"我们团队很多人都在玩塞尔达,开放世界确实是行业趋势。"而众所周知,原神早期被戏称为"国产塞尔达"。
更巧的是,原神1.6版本海岛活动里,那个总在船头晃悠的NPC「墨田」的日配声优,和阴阳师里八百比丘尼是同一个人——田中理惠。这种声优梗在二次元游戏里,基本等同于导演在电影里客串。
玩家社区的化学反应
在NGA论坛有个经久不衰的帖子,叫"用原神的方式打开阴阳师"。楼主把式神技能重新包装成元素反应:
- 大天狗=风系扩散人权卡
- 玉藻前=火系核爆天花板
- 不知火=雷系充能拐
更别说两个游戏都有的圣遗物/御魂坐牢系统,让多少玩家在深夜发出同样的哀嚎。我朋友@老非酋的签名档就是:"在提瓦特刷火本,在平安京刷魂土,横批:双倍坐牢"。
底层设计的殊途同归
凌晨5点,当我泡第三杯咖啡时突然想通:它们的相似性可能源于手游市场的进化逻辑。就像《游戏设计心理学》里说的,所有成功手游最终都会向碎片化+高反馈的设计收敛:
• 万事屋的自动挂机收益
• 原神的浓缩树脂系统
• 两者都有的每日签到
• 相似的活动周期(基本保持40天更新节奏)
就连骗氪姿势都像商量好的——阴阳师有概率UP活动,原神有限定角色池;一个卖皮肤,一个卖时装。去年春节档,两个游戏甚至同步推出了中国风角色(云堇 vs SP初翎山风)。
窗外开始有鸟叫了,最后说个冷知识:阴阳师IP衍生作《代号·世界》曝光的场景,那个枫叶庭院的设计稿,和原神稻妻城的建筑拆分图放在一起,连阴影角度都迷之相似。这大概就是顶级美术团队之间某种玄学的审美共振吧。
咖啡喝完了,电脑右下角弹出原神每日委托刷新的提示,隔壁手机里的阴阳师挂机刚好结束。两个游戏的BGM在凌晨的房间里微妙地重叠,突然觉得这种隔空陪伴的感觉还挺好——就像便利店和烧烤摊虽然卖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是夜猫子们的深夜救赎。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