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竹林总带着湿润的泥土香,石板路上的青苔在灯笼映照下泛着微光。本地人常说,来这儿不尝透十家老店,等于白走一遭。跟着我的脚步,咱们从北门老茶摊逛到南巷糖水铺,把那些藏在竹影里的美味都翻出来。
凭什么非吃不可?
去年市文旅局发布的《在地美食调研报告》显示,竹林片区有7道小吃入选非遗名录,比主城区还多出3道。随便逮个戴草帽的大爷问路,他能掰着手指给你数出二十来家开了三代的老字号。
老灶头烧出的烟火气
南街拐角的竹筒张,炭火煨着的腊味饭香能飘半里地。他家用五年生毛竹当炊具,米粒吸饱了竹膜清甜,配上陈年火腿丁,揭盖瞬间白雾裹着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常客都晓得要赶在晚七点前,去晚了连竹筒渣都抢不着。
夜游标配三件套
- 翡翠凉粉:现磨葛根汁撞上井水,凝成颤巍巍的碧玉冻
- 椒盐竹虫:竹林特产的蛋白质炸弹,炸得金黄酥脆
- 竹叶青酿:土法酿的糯米酒,装在竹节里能存三年香
跟着香味走就对了
石板路往东走三百步,有家没挂招牌的阿婆豆花。木桶摆在竹篾帘子后头,豆香混着柴火味勾人得很。镇上孩子都是吃着这口长大的,嫩豆花配秘制辣酱,再来勺炸得焦香的黄豆碎,咸辣鲜香在嘴里能打架。
店铺名 | 招牌菜 | 人均 | 营业时段 |
竹里馆 | 竹荪炖鸡 | ¥68-120 | 11:00-21:00 |
听雨轩 | 烟笋炒腊肉 | ¥45-80 | 17:00-23:00 |
风露台 | 竹筒八宝饭 | ¥28/筒 | 全天供应 |
暗藏玄机的竹筒茶
北桥头那排青瓦房别看其貌不扬,里头藏着老茶头的独门绝活。六道炭焙的乌龙茶装进嫩竹筒,用松针封口窖藏半年。开筒时茶香混着竹香,倒进粗陶碗里能挂杯三分钟不散。
解腻神器大集合
吃多了油荤往南溜达,巷尾梅子姐的酸嘢摊子永远挤满人。当季杨桃泡在话梅汁里,撒上辣椒粉和甘草末,酸甜咸辣在舌尖轮着登场。隔壁小孩捧着竹筒,吸溜吸溜喝着冰镇酸角汁,脑门上都沁着汗珠子。
- 古法凉茶:二十四味药材煲三小时,回甘带薄荷凉
- 竹沥水:清晨采集的竹液,清甜堪比山泉水
- 醪糟丸子:手搓糯米团子在甜酒酿里打滚
月亮爬过竹梢时,老茶摊开始收竹椅。石板路上还晃荡着几个贪嘴的,举着竹签串的艾草糍粑边走边咬。晚风掠过竹海,裹着零星的谈笑声,把最后一丝食物香气送进深巷。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