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梦境角色到底从哪儿来的?
凌晨三点半,我第N次被约瑟夫的照相机闪光晃醒之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在庄园里神出鬼没的角色,他们的背景故事到底和"梦境"这个词有什么关系?随手抓起泡面碗旁边的笔记本,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
一、梦境模式的"原生居民"
游戏里确实有个梦境模式,但这里的角色来源特别有意思。他们可不是随便抓来的NPC,主要分三大类:
- 经典角色魔改版:比如戴着睡帽的园丁,这种属于换装限定款
- 活动专属角色:像去年中秋活动的月兔机械师
- 完全原创形象:比如那个总在匹配界面飘来飘去的"梦之女巫"
角色类型 | 出现频率 | 获取方式 |
换装限定 | 每周轮换 | 回声/碎片兑换 |
活动专属 | 节日限定 | 活动任务获取 |
原创角色 | 常驻 | 无法操作仅观赏 |
二、剧情里的"造梦者"们
翻官方设定集的时候发现个冷知识——梦之女巫这个角色其实最早出现在2018年的策划手稿里。她的背景故事里明确写着:"能够编织他人的梦境",这大概就是"梦境"概念的起源。
更绝的是监管者阵营的红蝶,她的推演故事里提到"在噩梦中永远重复着死亡瞬间"。我查了查《第五人格艺术设定集》,发现这些设定都是有意为之:
- 求生者是被迫入梦
- 监管者多数是困在梦中
- 少数角色能操控梦境
2.1 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凌晨四点十三分,我翻到去年万圣节活动的剧情文本。注意到没?每次活动剧情里都会出现相同的意象:
- 破碎的镜子(约瑟夫剧情)
- 永远走不完的走廊(红夫人日记)
- 重复的钟声(祭司推演)
这不就是典型清醒梦的特征吗?参考《梦境心理学》里提到的理论,这些元素都在暗示整个游戏世界可能就是某个角色的梦境。
三、玩家自己造的"梦"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玩家社区的创作了。在LOFTER上搜"第五人格同人",光是梦境paro的tag就有:
- #庄周梦蝶(2.3万条)
- #梦中囚徒(1.8万条)
- #噩梦循环(4.6万条)
最绝的是去年有个玩家用自定义模式还原了《盗梦空间》的六层梦境,地图编辑器的限制反而让这个作品更有破碎梦境的感觉。现在想想,官方可能早就埋了线索——游戏里那个永远在加载的沙漏图标,仔细看会发现漏下的沙子是往上升的。
窗外天都快亮了,最后说个冷知识:游戏里所有角色的脚步声,在梦境模式里都会多出一层很轻的回音。这个细节是音效师在采访里提到的(见《游戏人月刊》2020年3月号),说是为了制造"不真实的沉浸感"。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