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花仙花园的活动合作:一场跨界联动的破圈实验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周六早晨在社区遛弯时,发现隔壁单元张阿姨正捧着手机研究什么。凑近一看,她居然在预约周末的插花体验课——这可是那个连微信支付都要女儿帮忙设置的张阿姨。仔细看界面才发现,原来是小花仙花园和我们商场联名的会员活动。

当社区花园遇上商业综合体

活动合作:与小花仙花园合作的新模式

最近三年有个有趣现象:74%的城市消费者开始关注15分钟生活圈内的服务(数据来源:《2023城市商业生态白皮书》)。我们商场五楼的空中花园常年闲置,直到遇见小花仙花园的主理人林女士。这个做了20年社区花艺的「本地网红」,正愁找不到更大的展示舞台。

传统场地租赁模式 新型活动合作模式
固定月租5.8万元 保底租金+15%活动分成
商家自行承担水电费 共享商场中央空调系统
单方面品牌露出 双logo联合宣发

藏在会员体系里的蝴蝶效应

我们的金卡会员现在能兑换「花卉养护包月服务」,而小花仙的客户消费满300元就能领取商场停车券。这种资源置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工作日晚间6-8点客流提升42%
  • 亲子类商户销售额环比增长23%
  • 商场服务台问询量增加17%

那些发生在绿植墙背后的故事

三楼中庭的立体绿植墙成了新晋打卡点,但更值得记录的是这些场景:

  • 退休教师王伯伯在这里开设免费园艺讲座
  • 少儿编程机构把课堂搬来研究「智能浇花系统」
  • 周边写字楼的白领开始团购午间花艺减压课

给商业空间注入温度的秘密

我们悄悄做了个实验:在传统促销动线和花卉展陈区域分别放置了200个智能感应计数器。72小时后数据显示:

区域类型 平均停留时长 二次到访率
常规促销区 1分28秒 11%
花卉互动区 4分15秒 39%

当泥土遇见电子屏幕

活动合作:与小花仙花园合作的新模式

小花仙的园艺师和我们的新媒体团队碰撞出了有趣创意:在绿植墙上嵌入触摸屏,扫描叶片就能看到植物成长日记。更妙的是,养护记录会同步到会员小程序生成专属的「植物成长图谱」。

傍晚时分,常能看到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辨认薄荷和罗勒,而爷爷奶奶辈的顾客则热衷于收集电子浇水卡。这种跨代际的互动,让原本冷冰冰的会员积分突然有了生命力。

藏在数据背后的生长轨迹

  • 合作首月联合会员新增2800+
  • 非周末时段鲜花类消费提升65%
  • 商场服务类投诉下降22%

当跨界遇上可持续

我们和小花仙团队在B1层角落搞了个「秘密基地」——用过期宣传物料改造的花盆,搭配商场餐饮商户的咖啡渣肥料。这个原本只是应付环保检查的举措,却在大学生群体中意外走红。

现在每周日下午,这里都会举办「废材改造工作坊」。看着年轻人认真裁剪KT板的样子,恍惚间觉得商业空间突然长出了呼吸感。

窗外暮色渐浓,商场广播开始提醒闭店时间。保洁阿姨在收拾绿植区的工具时,顺手给略显萎靡的绣球浇了半瓶水——这个自然的小动作,或许就是对新模式最好的注解。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