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3

王者荣耀的英文名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从腾讯的"野心"说起

凌晨2点,我盯着电脑屏幕第18次修改这篇稿子,咖啡杯早就空了。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天天喊"开黑打王者",但有多少人想过——为啥它的英文名不叫"King of Glory"而是"Arena of Valor"?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一、最初还真叫过"King of Glory"

2015年游戏刚在加拿大测试服上线时,腾讯确实用过King of Glory这个直译名。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对劲——欧美玩家根本get不到这个名称的霸气,反而觉得像某种中世纪劣质页游。

王者荣耀的英文名怎么来的

  • 文化差异:西方"Glory"常与宗教、战争绑定
  • 商标问题:这个名字在多个国家已被注册
  • 搜索干扰:与某款桌游重名率太高

1.1 腾讯的全球化野望

当时《王者荣耀》DAU已经破5000万,但腾讯想要的是成为全球移动电竞的规则制定者。负责海外发行的Level Infinite团队在咖啡厅头脑风暴时,有个加拿大策划突然说:"为什么不叫Arena of Valor?Valor在拉丁语里既有勇气又有价值的意思..."

候选名称 支持率 否决原因
King of Glory 32% 文化认知偏差
War of Kings 28% 涉嫌鼓励暴力
Arena of Valor 40% 需重新教育用户

二、"Arena of Valor"背后的语言心机

凌晨3点27分,我翻到2016年GDC大会的演讲笔记。腾讯海外发行负责人当时透露了三个命名原则:

  • 发音门槛低:全球主要语言都能准确发音
  • 搜索引擎友好:避免常用词组合
  • 价值观安全:不能有宗教、政治隐喻

最绝的是"Valor"这个词的选择——在巴西葡萄牙语中发音像"价值",在土耳其语中接近"英雄",英语玩家则会联想到《星球大战》的"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里的Valor勋章(这个彩蛋后来被用在了皮肤设计里)。

2.1 那些被放弃的"神翻译"

内部邮件显示,本地化团队其实提交过更狂野的方案:

  • Penta Kill(担心被误认为格斗游戏)
  • Mobile Legends(后来被沐瞳科技用了)
  • Honor of Kings(最终成为欧洲版名称)

是的你没看错——王者荣耀在海外其实有三个不同英文名!土耳其版叫《Arena of Valor》,欧洲版是《Honor of Kings》,东南亚则直接用《Wang Zhe Rong Yao》拼音。这种"一游多名"的策略在游戏史上都算罕见。

三、为什么日本版敢用"War Song"?

2018年进军日本时,腾讯做了更大胆的尝试。他们发现:

  • 日本玩家对"竞技场"概念无感
  • "Valor"在日语中容易听成"バラー"(ballet)
  • 战国文化在当地有天然接受度

于是诞生了《War Song》这个中二感爆棚的名字,还配合了织田信长限定皮肤。结果首周下载量直接冲进App Store前三,比《Arena of Valor》在北美表现强了整整三倍。

这个案例后来被写进哈佛商学院教材《Global Mobile Game Localization》,成为"本土化压倒全球化"的经典案例。不过凌晨4点15分,我查到个有趣的数据——日本00后玩家现在更爱用"AoV"这个缩写,他们觉得说"War Song"太像大叔了...

四、那些藏在名字里的彩蛋

王者荣耀的英文名怎么来的

揉着发酸的眼睛继续挖资料,发现腾讯在英文名里埋了不少小心思:

  • AoV首字母:刻意设计成能在游戏图标里形成王者冠冕的轮廓
  • 版本号命名:每次大更新都对应一个拉丁语词汇(比如Ver 2.0叫"Invictus")
  • 英雄命名体系:欧美服赵云叫"Arduin",其实源自德语"Hardy"(坚韧)

最让我意外的是,巴西玩家居然自发把游戏昵称改成"LOL Mobile"——虽然和英雄联盟没关系,但腾讯顺水推舟,真的在里约热内卢办了场"AoV x LOL"线下活动。这种命名带来的文化反哺,恐怕连当初的策划都没想到。

王者荣耀的英文名怎么来的

窗外天快亮了,文档字数停在2873。突然想起去年在洛杉矶电竞馆,听到两个美国少年争论:"AoV根本不是王者荣耀的翻译,它就是个新游戏!"当时觉得好笑,现在想来——或许这正是腾讯想要的效果。

```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