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在重庆联通俱乐部举办的"山城职场人茶话会"上,有位做IT运维的张哥提了个实在问题:"每天机房设备打交道比人多,现在领导让我带团队,这人际关系到底该啷个搞嘛?"现场二十几个会员都竖起耳朵,等着听真经。
一、山城人际交往的三大基本原则
解放碑某外企HR总监李姐用盖碗茶敲了敲桌子:"咱们重庆崽儿讲究个耿直,但职场人际关系可比烫火锅复杂多了。"
1. 学会听比会说更重要
洪崖洞网红茶馆老板老王插话:"你们看那些摆龙门阵的老茶客,哪个不是先闷口茶再开腔?上个月有个北京来的客户,在我这儿坐了俩钟头光听不说,最后单子签得比谁都爽快。"
- 眼神交流:渝中区心理咨询师统计,对视时间保持在3-5秒最合适
- 肢体同步:对方端茶杯时跟着做相似动作,亲和力提升40%(《非语言沟通》2019)
- 适时反馈:用"嗯嗯""然后呢"等短句,能让对方多说28%的内容
2. 真诚不等于啥子都往外倒
在观音桥做保险销冠的小陈分享:"有回跟客户聊到离婚话题,我把自己经历说了,结果单子黄了。后来师傅教我:真诚要像麻辣烫,荤素搭配才不腻人。"
场景 | 合适话题 | 危险话题 |
同事聚餐 | 家乡美食/兴趣爱好 | 薪资待遇/领导八卦 |
客户洽谈 | 行业趋势/成功案例 | 公司内幕/私人生活 |
二、五个马上能用的实战技巧
江北嘴某银行支行行长刘哥掏出手机:"给你们看个宝贝,这是我带团队六年攒的私房秘籍。"
1. 三分钟破冰术
• 观察对方手机壳/钥匙扣找话题
• 用"听说..."开头避免主观判断
• 分享个小糗事:"上周导航带我开到死胡同去了"
2. 微信沟通潜规则
- 工作消息避开早8前晚10后
- 发长文字前加"方便请教个事吗"
- 重要事项用语音+文字双保险
南坪某新媒体公司95后主管小林补充:"我们部门规定,发'在吗'不直接说事的要罚奶茶。上个月光靠这条,少浪费了15个小时。"
三、特殊场景应对方案
茶话会进行到高潮时,做建筑工程的老杨挠头:"最怕酒桌上那些劝酒的,不喝伤感情,喝了伤身体。"
1. 应酬场合自保指南
- 提前准备挡酒词:"明天要盯工地验收"
- 主动要壶茶:"这是自家种的永川秀芽"
- 巧妙转移话题:"听说您孩子要中考了?"
2. 冲突化解三板斧
九龙坡社区调解员周姐传授经验:"上次处理两家火锅店抢客,就用了这三招:
1. 搬凳子让双方平视
2. 用'咱们'代替'你我'
3. 找到最小共识点先落实"
窗外长江索道的缆车正划过夕阳,会议室飘进隔壁火锅店的香味。做跨境电商的赵姐突然笑道:"说半天人际关系,其实就跟涮毛肚一样,火候到了自然脆生。你们哪个周末组队去爬南山?我新买的登山杖还没开光。"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