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侮辱先贤怎么获得
关于王者荣耀角色争议,我们到底在吵什么
凌晨三点刷到微博热搜#王者荣耀 荆轲#的时候,我正咬着冰可乐的吸管。评论区已经吵了三千多条,有人愤怒地拍着键盘:"把历史人物改成穿黑丝的女刺客,策划疯了吧?"底下马上有人回怼:"游戏而已较什么真,你见过会放魔法箭的后羿?"
那些年被魔改的历史人物
翻着英雄列表突然笑出声——顶着诸葛亮名字的角色在野区蹦蹦跳跳放激光,李白拿着酒葫芦满地打滚。要是真穿越到唐朝,诗仙怕是要把手机摔了:"这厮根本不是某!"
- 荆轲变女刺客:历史上"风萧萧易水寒"的壮士,游戏里成了穿皮裤的性感御姐
- 扁鹊玩毒药:医圣在峡谷专职投掷绿色药瓶,活像化学课代表
- 庄周骑鲲上学:逍遥游里的哲学意象,硬生生变成移动坐骑
历史原型 | 游戏设定 | 魔改指数 |
刺客荆轲 | 性感女杀手 | ★★★★★ |
医者扁鹊 | 毒奶辅助 | ★★★☆☆ |
诗仙李白 | 醉酒剑客 | ★★★★☆ |
争议背后的认知错位
去年教育局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时,隔壁王老师就吐槽:"班上孩子说嬴政是法师,问我历史上会不会放大招。"这种哭笑不得的对话,暴露出娱乐产品与历史教育的微妙关系。
但要说完全怪游戏也不公平。记得初中背《出师表》时,班里男生突然嘀咕:"诸葛亮不是会元气弹吗?"全班哄笑——这梗明明来自龙珠里的龟派气功。你看,文化符号的混淆从来不是单方面造成的。
开发者的两难处境
认识个做游戏策划的朋友,有次喝多了倒苦水:"给英雄加历史标签要被骂乱改编,不加又被喷没文化底蕴。"他们内部测试时,原版荆轲的男性形象数据惨淡,改成女角色后使用率暴涨300%。"玩家用脚投票的结果,我们能怎么办?"
当我们在讨论侮辱先贤时
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游戏设定本身,而是讨论方式的三重误区:
- 把娱乐产品当历史教科书要求
- 将文化创新等同于亵渎传统
- 忽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上周在漫展看到cos游戏版貂蝉的中学生,她书包上别着"闭月"的徽章。闲聊时发现她能准确说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还知道游戏里哪些是虚构情节。"玩归玩,考试写错历史人物要扣分的呀。"她吐了吐舌头。
文化产品的共生逻辑
翻看《中国网络游戏发展史》会发现,从《轩辕剑》到《王者荣耀》,传统元素改编始终存在争议。但有意思的是,2019年故宫联动游戏推出李白皮肤时,相关诗词搜索量反而暴涨。就像我表弟,因为喜欢游戏里的弈星,现在围棋班都报了三期。
窗外天快亮了,电脑右下角弹出新闻:《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突然想起游戏里苏烈有句台词:"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或许我们该在手机屏幕外,给孩子们更大的世界。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