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开黑这件事,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三点半,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Defeat"字样发呆。右臂的留置针还在输液,麻醉师刚才说"再等十分钟就生效",结果这局排位打了二十二分钟——我的扁桃体手术愣是被迫延迟,因为主刀医生发现患者正用沙哑的嗓子指挥队友偷塔。

一、全麻手术前的魔幻现实

事情要从术前评估说起。三甲医院的麻醉科主任拿着我的体检报告皱眉:"血小板偏低,但还没到必须输血的程度。"他突然抬头:"你平时打游戏吗?"当我如实交代王者荣耀星耀段位时,这位五十多岁的教授眼睛突然亮了。

  • 麻醉监测仪变成外挂:心电监护的电极片贴好后,护士长特意把屏幕转向我:"看好了,心率超过110就停手,别让交感神经太兴奋"
  • 手术台变电竞椅:巡回护士帮忙把手机支架调到最佳角度,还嘀咕"比我们腹腔镜的显示器清晰"
  • 最离谱的医患沟通:主刀医生进场时,我正在野区反蓝,他居然站在后面观战了三分钟才说"典韦别追了,你该睡会儿"

1.1 医学角度的可行性

后来查文献才发现,《临床麻醉学杂志》真有论文讨论过这个问题。局部麻醉下玩游戏完全可行,但全麻前操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麻醉中打了一把王者荣耀

条件 我的情况
麻醉诱导前2小时禁水 用吸管小口抿水被护士抓现行
血压稳定在110/70mmHg以下 团战时飙升到138/89,麻醉师给加了降压药
血氧饱和度>95% 因为骂队友菜鸡导致掉到92%,被强制吸氧

二、当医疗设备遇上游戏外设

手术室的无影灯在手机屏幕上反光严重,麻醉科实习生贡献了他的防眩光钢化膜。最绝的是镇痛泵的按钮——原本用于患者自控镇痛的装置,被他们改装成了"一键闪现"物理外挂,按下去会触发手机背夹的机械手指点击屏幕。

麻醉中打了一把王者荣耀

几个让我笑到扯到伤口的细节:

  • 静脉通路建在左手,右手操作受限,只能玩后羿这种站桩射手
  • 每次阵亡等待复活时,麻醉师就趁机加注丙泊酚
  • 手术团队真的在讨论"切扁桃体和切后排哪个更需要精准操作"

2.1 那些差点翻车的瞬间

推注镇静剂时我正好在打风暴龙王,突然发现视野边缘开始出现彩色光晕。据后来麻醉记录显示,当时我的操作出现明显延迟,但经济却莫名其妙领先——原来护士长偷偷帮我清了野区。

最惊险的是气管插管前最后一波团战,我模糊听见麻醉师说"等他用完大招",然后面罩就扣了下来。醒来后发现手机停在胜利画面,病房WiFi记录显示术后两小时还有游戏数据上传,至今不知道是谁帮我打的。

麻醉中打了一把王者荣耀

三、医生没告诉你的冷知识

出院时主刀医生塞给我张纸条,上面写着"建议用庄周辅助,技能解控和麻醉复苏原理相似"。后来复诊才知道,他们科室开黑群常年在王者20星徘徊,还会用手术录像回放功能复盘团战。

几个颠覆认知的医学-游戏跨界发现:

  • 麻醉深度监测的BIS值40-60区间,正好对应"能操作但反应迟钝"的醉酒状态
  • 术中使用肌松药后,真的有人试图用意识流操作蔡文姬
  • 术后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游戏连败次数呈正相关(r=0.83, p<0.01)

现在每次看到游戏加载界面的"健康系统提示",就会想起那天手术室里的心电监护声与"First Blood"的语音交错响起。留置针头还扎在血管里,屏幕上的后羿对着空气平A——原来人在逐渐失去意识时,真的会忘记松开攻击键。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