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网易云线下活动的那些媒体朋友
最近和朋友聊起线下活动,她突然问:"你说网易云办的那些音乐会,是不是就靠自家APP宣传啊?"我笑着往咖啡里加了块方糖:"这你可小看他们了,人家背后站着一整支媒体亲友团呢!"
那些看得见的传播力量
周末去798看音乐节,刚进场就听见前排两个戴渔夫帽的姑娘在嘀咕:"这场地布置得真有感觉,你说这些摄影师拍完都往哪发啊?"我瞄了眼媒体签到处的牌子,心想这问题可算问对人了。
线上媒体矩阵
网易云的合作伙伴名单里,总少不了这些老朋友:
- 新浪娱乐:每次活动必到的"场记员",从前期预热到现场花絮一条龙
- 腾讯新闻:擅长把音乐现场变成社交话题的"话题王"
- 界面新闻:用深度报道解读活动背后的文化密码
媒体类型 | 覆盖范围 | 典型合作形式 | 近期案例 |
门户网站 | 全国 | 专题报道+直播 | 2023年校园音乐人计划 |
视频平台 | 重点城市 | 短视频+艺人专访 | "声动博物馆"特别企划 |
数据来源:网易云音乐2023年度合作白皮书、公开新闻报道整理 |
电视台的特别礼遇
上次在杭州运河边的露天音乐会,看到熟悉的卫视台标时还真有点惊讶。原来这些"电视大佬"也玩起了跨界:
- 湖南卫视的现场直播车直接开进过草莓音乐节
- 东方卫视的导演团队参与过跨年倒计时特别企划
- 浙江卫视的航拍设备拍出过惊艳的万人合唱全景
耳朵里的秘密武器
出租车师傅调着电台突然说:"这网易云的活动报道最近挺多啊。"我看了眼正在播放的交通广播,会心一笑。
声波传播者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黄金时段报道
- 北京音乐广播的现场连线就像带着听众云参加
- 浙江交通之声把活动信息编成了路况提醒的彩蛋
纸媒的文艺复兴
在电子屏包围的时代,这些纸质媒体反而成了特别的存在:
- 新周刊用专题报道解构音乐现场的文化意义
- 城市画报把活动指南做成了收藏级插画
- 南方都市报的文化版块常有独家幕后故事
藏在镜头后的记录者
上次在活动现场,看见个摄影师跪在地上找角度,好奇凑过去看监视器——好家伙,原来是为新华社的专题报道取景。
通讯社 | 报道侧重 | 内容特色 |
新华社 | 文化产业发展 | 宏观视角+行业解读 |
中新社 | 青年文化现象 | 现场特写+人物故事 |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Q3传媒合作报告 |
垂直领域的专家们
- 《音乐财经》的产业分析报告常被行业引用
- 数英网的营销案例拆解成了同行学习模板
- 虎嗅网的科技+音乐跨界观察总能引发讨论
走出咖啡店时,朋友突然指着路边公交站牌:"快看!这不是上周那个音乐节的宣传海报吗?"晚风里,站台上的灯箱正闪着暖黄的光。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