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的艾草香飘进窗户,楼下阿婆正拎着刚煮好的粽子往邻居家送。每年这个时候,单位、社区总会冒出些有意思的端午活动,今年最火的要数这个既能学传统又能拿奖品的「端阳怀古」了。上周末陪老妈去居委会报名时,正巧遇上活动负责人王老师端着雄黄酒给大伙儿讲解,我竖着耳朵记下不少门道,这就掰开揉碎说给您听听。
一、这个活动到底什么来头?
文化馆的李馆长上个月在《民俗月刊》发了篇文章,说现在年轻人过端午就知道吃粽子,早先那些驱五毒、佩香囊的老讲究都快失传了。这不,文旅局联合非遗中心整出个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体验活动,手机扫码就能跟着视频学包八角粽,社区活动现场还能亲手做艾草门挂。
活动基本信息表
项目 | 线上部分 | 线下部分 |
报名时间 | 5月20日-6月1日 | 各社区自定(通常提前3天截止) |
参与方式 | 小程序注册 | 社区活动中心现场登记 |
核心内容 | 端午知识闯关 | 手作体验+民俗展演 |
积分规则 | 每日签到1分/天 | 完成项目5分/项 |
二、怎么玩转线上线下?
昨儿晚上我家丫头非要拉着我试那个AR驱五毒的小程序,手机摄像头对着客厅一扫,墙角还真冒出条闪着绿光的「蛇虫」,拿虚拟菖蒲剑戳三下就蹦出段《荆楚岁时记》的原文解析,别说孩子,连我都觉得新鲜。
完整参与流程四步走
- 第一步:注册绑定
微信搜「端阳拾遗」公众号,点菜单栏「怀古活动」跳转到小程序。注意要选所在街道,像我家住朝阳门就绑定东城区,这样后续线下活动通知才收得到。
- 第二步:知识储备
小程序里「端午辞典」板块每天解锁3个知识点,比如为什么雄黄酒要抹小孩耳朵,粽子为什么用马莲捆。记着每天来逛,这些内容后面闯关题都用得上。
- 第三步:积分冲刺
- 线上任务:每日签到(1分)+答题闯关(答对1题1分)
- 线下任务:手作体验(5分/项)+民俗表演(观看3分,参与8分)
重点活动时间轴
6月1日 | 小程序开放龙舟DIY功能 |
6月10日 | 各社区分发艾草材料包 |
6月18日 | 线上积分兑换通道开启 |
三、那些容易踩的坑
隔壁张叔上周兴冲冲去领奖品,结果发现忘了做线下认证。原来要先用小程序里「扫码核验」功能扫活动现场的二维码,线上线下积分才能合并计算。这里教您个窍门:参加手作活动时,完成作品后别急着走,务必找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盖个电子章。
积分规则对照表
行为 | 得分 | 次数限制 |
观看教学视频 | 2分/个 | 每日3个 |
转发活动海报 | 1分/次 | 总计5次 |
提交原创内容 | 10分/篇 | 需审核通过 |
四、奖品兑换那些事儿
社区王大姐去年用积分换了个智能艾灸盒,今年盯着非遗大师手绘的钟馗像攒分呢。要我说最划算的还是50分档的端午礼盒,里头有真空包装的湖州枕头粽、手工香囊材料包,还有张老字号茶楼的代金券。不过要注意兑换时效——去年有人攒到八月才想起来,结果系统早就清零了。
窗外的蝉鸣渐渐响起来,楼下传来孩子们追逐洒雄黄粉的嬉闹声。手机突然弹出提醒:「您收藏的菖蒲门挂教程更新了」。放下吃了一半的豆沙粽,顺手点开小程序签到,今天的积分又涨了1分。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